9月7日下午,“潘漢典法學之路”懇談會暨《潘漢典法學文集》首發式在法律出版社六層屋頂花園舉行。活動由我校bevictor伟德官网、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法律出版社及潘先生弟子共同舉辦。耄耋之年的潘漢典先生及家人,法學界的衆多知名學者,“潘漢典法學之路”不同時期的母校代表、師友、領導、同事、合作者及潘漢典先生的10位弟子,法制日報、中國新聞周刊、财經雜志等十餘家媒體記者共計70餘人參加了會議。我校校長黃進、終身教授陳光中與會并發言。首發式由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高祥主持。
與會的嘉賓有:88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國華,我校前常務副校長、現任全國律協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甘績華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兆興、秘書長張少瑜、清華大學高鴻鈞、北京大學賀衛方、中國人民大學朱景文、北京師範大學黃風、北京工商大學李仁玉等教授,我校第一任副教務長費青先生之子費平成、《元照英美法詞典》主編薛波,法律出版社社長黃閩、法學學術分社社長朱甯,潘漢典先生的母校廣州培正中學及香港同學會會長雷禮和、廣州同學會會長朱素蘭和北京同學會會長林其荦,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院長胡玉鴻、黨委書記胡亞球,以及我校高祥、曾爾恕、淩岩、鄭永流、舒國滢、張生、朱偉一、劉飛等學者。
首發式上,我校校長黃進、同時作為《潘漢典法學文集》序言作者之一代表學校向我校最年長并仍辛勤工作在法學教育第一線的潘漢典先生恭賀文集出版和教師節快樂。黃校長動情地回憶了自己上世紀80年代在武漢大學讀研究生期間,曾經做過一些外國法律和法學論文的翻譯工作,投稿到潘先生當時任主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法學譯叢》雜志上。沒想到的是,作為雜志的主編,潘先生親筆回信,對翻譯文稿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一一指正文稿中的誤譯。潘先生治學态度之嚴謹,工作态度之認真,提攜後進之情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難以忘懷。黃校長提到了潘先生的兩次“法大緣”,第一次是1952年建校時潘先生以北京大學講師身份進入新成立的法大前身——北京政法學院,成為我校建校時的首批教師。第二次是1987年,潘先生應法大邀請,重回法大,擔任比較法研究所首任所長并主編《比較法研究》,是法大比較法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黃校長感謝當時校領導的遠見卓識,能夠把潘先生從社科院法學所請到法大。黃校長還提到,從潘先生的文集不難看出,潘先生精通多門外語,一生緻力于翻譯國外的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文獻,立志把國外最好的法律制度和先進的法學思想介紹進中國,先後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法律法學譯著;同時,潘先生殚精竭慮、矢志不渝地推進新中國比較法學的赓續和發展,對我國比較法學理論作出了極具深度的開創性的研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潘先生在我國法律法學翻譯、比較法學教育和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新中國傑出的比較法學家和外國法律法學翻譯界第一人。每一位接觸到這部文集的學人,都會感受到潘先生學術功底之深厚,學術追求之執着,學術生活之淡定以及學術創作之智慧。他希望讀者在讀這部文集時能體會到潘先生為人為師的品格和德性,并擇其善而從之。
《潘漢典法學文集》是《東吳法學先賢文叢》系列文集的一部分。《東吳法學先賢文叢》編委會代表、《文叢》副主編、蘇州大學法學院院長胡玉鴻和《文叢》出版單位代表法律出版社社長黃閩向潘漢典先生恭賀文集出版。
剛從醫院出院不久的潘漢典先生不顧年老體弱堅持到會。他在發言時對與會嘉賓表示感謝,希望學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動我國比較法事業的更大發展。
随後舉行的“潘漢典法學之路”懇談會由潘先生的弟子及《潘漢典法學文集》主編白晟博士主持。法學界前輩孫國華、陳光中回憶了他們與潘先生的學術交往,表達了對潘先生潛心學術的敬重。當年代表學校兩次前往潘先生家中請潘先生來法大的兩位校領導——司法部黨組成員、校黨委書記陳卓雖因病不能與會,仍緻電向潘先生表示祝賀;時任法大常務副校長的甘績華到會祝賀并祝潘先生教師節快樂。潘漢典先生的母校——廣州培正中學和蘇州大學法學院(前身為東吳大學法學院)代表談到了廣州培正中學的“紅藍精神”、東吳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校訓以及潘先生“法學之路”的早期曆程。随後的自由發言更是真誠而踴躍。白晟博士介紹了《文集》的編輯過程、彙報了未收入《文集》并正在編輯的潘先生的其他大量著述。曾爾恕、劉兆興、朱景文、費平成、黃風、賀衛方、鄭永流等教授紛紛發言,分别從自身角度叙述了與潘漢典先生交往、求教、學習的經曆,表達了對潘先生的尊敬和欽佩之情。懇談會氣氛輕松而熱烈。
活動在bevictor伟德官网舉辦的答謝晚宴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