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由我院港澳台法學研究所主辦的“養老服務模式的制度構建與法律完善”主題學術研讨會在學院路校區成功召開。會議邀請來自法學、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養老産業、律師界等實務部門的代表共同探讨構建我國養老服務模式的法律問題。此次會議也是我院“比較法傳承與發展”暨建院十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我校副校長時建中,我院院長解志勇,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馮彥君,北京市民政局養老工作處副處長李樹叢于開幕式上緻辭。開幕式由我院港澳台法學研究所所長徐妍主持。

時建中在緻辭中首先祝賀了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通過對數據所表現的中國老齡化社會趨勢的專業分析,指出了本次會議的現實意義與研究目的。本次會議的主題不僅包括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障礙與制度構建,同時也包括對關系主體的權益保護以及制度供給與配套制度建設,全方面地、系統地呈現了養老服務模式構建的全貌。
解志勇在緻辭中代表我院對各位參會的專家、學者、律師以及實務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對學術研究表示支持與感謝。解志勇分析了當下面臨的人口問題的嚴峻情況,指出人口發展變老的方向以及所帶來的一些轉變,奠定了本次會議讨論的背景基礎。
馮彥君在緻辭中指出了養老服務模式的研究背景與社會條件。通過對中央的各種文件的分析把握,确定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樣一個高層的理念,體現了高層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并提出人口老齡化、健康中國戰略、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三大背景;居家、社區與機構養老相結合、醫養康養相結合,事業與産業相結合、養老與敬老相結合這四大結合與多元化、社會化、智能化、法制化、專業化這五大目标,高屋建瓴地為本次會議勾勒了關于養老服務的制度構建和法律完善的這樣的一個路線圖。
李樹叢對出席會議表示榮幸與感謝。他表示,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是全方面的綜合營運,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這樣一個特點,同時通過對曆任政府與中央文件在不斷變革中的社會調整的分析,強調了法律解讀的至關重要性,強調對于這樣一個課題,光靠總體上的設計是不夠的,更需要法律制度層面的細化。最後闡述了對于老齡問題的處理需要積極與穩定的态度。
随後的研讨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以“養老服務模式發展中的現實障礙與制度構建”為議題,由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馮彥君主持。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鄭尚元、中民養老規劃院院長蘇志鋼等五位發言人分别從制度構建、修法改法等方面展開思考,建言建策;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邢會強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保險法研究中心太月則從責任平衡和子女責任的視角出發進行嘉賓與談。
第二單元則圍繞“養老服務模式構建中的主體權益保護與法律服務”展開,由華潤置地華北大區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沈毅主持。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會長陳洪忠等五位發言人,針對主體的權利義務分配、養老機構面臨的風險和傳統文化助力養老等方面進行探讨,從宏觀與具體、曆史與現狀等多角度、多層次指出目前所面臨的實務上的一些問題。北京律協老齡法律服務研究會律師鄭傑與《比較法研究》雜志編審幸顔靜從養老機構等方面進行了與談。
會議第三單元主題為“養老服務的制度供給與配套制度建設”,由徐妍副教授擔任單元主持人,邀請到大連海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李敏等五位發言人,以及我院副教授何啟豪與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武騰與談,指出養老模式構建的稅收制度構建與相應一系列配套制度問題
通過本次會議,各位專家學者對“養老服務模式的制度構建與法律完善”的現實性與緊迫性有了進一步認識,并就建構中具體的法律問題展開了針對性的讨論,這對接下來的養老服務問題的制度解決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本次研讨會隻有短短四小時,但與會專家學者的思想碰撞與智慧火花,必将在以後的制度構建中結出豐碩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