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培養座談會”成功舉辦

日期:2019-11-01 14:34      點擊數:     來源:

11月1日上午,由我院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主辦的“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培養座談會”在學院路校區召開。會議由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所長費安玲教授主持。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教授、我校民商經濟法學院翁武耀副教授和清華大學法學院汪洋副教授等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費安玲教授首先介紹了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的概況及未來發展預想,即以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為平台,集中力量推動該領域内的教學、科研、聯合培養等人才培養工作。随後,費安玲就我校之前在該方面的人才培養經驗做出了介紹,希望各位與會嘉賓就培養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交流獻計獻策。

薛軍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在羅馬法教學方面的經驗,對北大多年來在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培養的規模及其貢獻表示肯定。他建議,研究所将來的對外交流應該更為體系化,并根據中意兩國學術研究和商業發展對中國法的需求,同時建設中國法向意大利的對外輸出,出版中國現行法的意大利語版本。

我院教師李媚談到了我院意大利國别法面臨的優質生源欠缺、培養方案設置有待改進、課程沒有涉及到意大利現代法、學生沒有意大利語基礎等問題,希望能夠擴大研究所在本科生中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意大利法與羅馬法。費安玲教授提到我校已經準備在本科階段設置意大利語為第一外語專業,未來培養出有意大利語基礎和法學基本功的本科人才,就可以再往更高層次學習。

我校法律史學研究院羅冠男副教授介紹了該院在外國法律史課程中涉及羅馬法的專題課程,并表示,計劃開設羅馬法課程,但可能會面臨選課人數不夠的問題。羅冠男認為,要想研究羅馬法,就要有強大的内心驅動力才能克服包括拉丁語和意大利語在内的層層困難;在科研尤其是論文發表方面,羅馬法與意大利法的研究要,必須要與中國問題相結合。費安玲補充建議,不同高校間可以進行課程共享、學分共享,比如我校已經開設的意大利語課程、羅馬法課程都可以讓其他高校的學生參與。

我校法學院教師郭逸豪開設了羅馬公法課程,他介紹了羅馬公法在法學、政治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及當前國内對羅馬公法研究不足的現狀。

我校刑事司法學院教師耿佳甯主要針對中國研究現代意大利刑法的學者人數過少、無法形成有效現代意大利刑法學的交流,建議應該多輸送學生去意大利就讀。研究所可以在碩士階段就培養出兼具刑法學與意大利語背景的學生,在博士階段派出到意大利就讀;同時在科研方面,建議學校購買意大利語數據庫,提供更多一手意大利語文獻資料。

就文獻資料問題,費安玲介紹了目前研究所正在開展的與意大利15位民商法學者合作的十本意大利民法教材的寫作工作,并有國内學者進行翻譯,通過翻譯向國内介紹意大利最新的學術成果;研究所圖書室的書籍資料已經整理好目錄,将通過網站和公衆号對外發布。由于原版書籍較為昂貴,目前研究所圖書主要以捐贈為主。在聯合培養、學生派出方面,費安玲建議各高校之間合作,聯合派出,主要以攻讀博士為主。

我校民商經濟法學院翁武耀副教授首先肯定了在當前中意兩國合作日漸緊密的背景下研究所成立的必要性,并提出國内對于意大利法律問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在學術研究方面,應當有比較的視野,可以以意大利法為工具研究中國問題;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從培養本科生的比較視野做法學研究做起。

費安玲提到目前研究所計劃定期開展意大利法和羅馬法的講座和午間沙龍,每一期講座都會在網上在通過公衆号推送,通過這種傳播,增加外界對于意大利法和羅馬法的關注和興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師雷震文介紹了北航将來有計劃開設羅馬法相關課程,但僅憑他一人之力尚有困難;在培養人才方面,建議應該從本科階段就開始做語言基礎工作;對于學生出于實用性考慮而對意大利法、羅馬法望而卻步的問題,建議研究所與意大利高校合作開展偏實務性課程,以打消學生們的顧慮。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汪洋建議研究所作為平台做到課程資源、留學資源和研究資料三方面共享,具體而言,以bevictor伟德官网為中心,開展課程資源共享,區分羅馬法課程的高低階,減少重複開始課程造成的資源浪費;加大中文教材的推廣,促進羅馬法、意大利法的傳播。在授課、教材編撰方面,可以将意大利法、羅馬法結合中國現行法進行呈現;在科研方面,汪洋老師建議可以适當區分研究和發表,發表時以意大利法、羅馬法作為素材,解決中國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教師程科提出了在向意大利現行法立法借鑒之外,我們可以向意大利借鑒法律解釋技術,學習如何把不完美的文本解釋為更合理的模式。

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李超針對學生興趣不高、課程生源少的問題,提出應當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專業、課程對學生的作用,體現一定的實務性,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建議吸引意大利學生來學習研究中國法,推動中國法的輸出。

我校法與經濟研究院教師李文靜通過介紹意大利法與經濟學在歐洲的發展情況,意大利學界掌握法與經濟學在歐洲主要刊物,強調領域話語權的重要性;分享了博洛尼亞大學的聯合辦學經驗,強調增強優秀師資、學生流動性;并介紹了意大利法與經濟學界通過舉辦年會、對外輸出等方式提高自身影響力。李超建議,在教學方面,從學生的興趣、實用性訴求出發,将羅馬法、意大利法與現代關聯起來,用其解決現代問題。

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章穎提到了意大利學界的三個發展方向對研究所的啟發:1.對《學說彙纂》(Digesto)進行更新;2.對意大利法進行比較研究;3.形成更強的現代共同法(Ius commune moderna),能夠融入到一個新的共同法這個大家庭。

我校法律碩士學院副教授陶乾認為,應以研究所的成立為契機,發揮其作為平台的資源整合作用,整合不同學科、不同高校、中國的和意大利的人才力量;就經費不足問題,提出了可以向律所、企業等尋求外部贊助的建議,為學術研究經費、學生獎學金助益。

我校法律碩士學院教師李琳介紹了該院目前在意大利法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該院近四年每年都會招收本科為意大利語專業的學生,以實踐為導向培養意大利語與法學符合背景人才;同時還分享了在教學中嵌入羅馬法知識對學生進行啟發、以羅馬法為視角分析中國問題等教學經驗。

本場座談會是我院“比較法傳承與發展”暨建院十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就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培養尤其是研究生培養,從理論與人才培養實踐、國内外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讨論,為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未來培養意大利法和羅馬法人才提供了諸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以後,我院中意法與羅馬法研究所、bevictor伟德官网羅馬法與意大利法研究中心會繼續舉辦此類學術活動及學術講座,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