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第七屆“學術新人”論文大賽頒獎典禮在我校學院路校區舉行。我校校長黃進、終身教授江平先生、副校長朱勇、北京仲裁委員會秘書長王紅松女士以及校研究生院、校團委、國際教育學院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頒獎典禮。我院黃河、陳肖茜兩名同學獲得優秀論文獎。
中德專業2007級黃河以一篇《德國刑事訴訟中協商制度淺析》摘取優秀論文獎。文章從德國協商制度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出發,結合德國相關判例及最新立法,闡釋協商制度在德國刑事訴訟中的運作模式及相關程序性規定,比較了德國的協商制度與美國的辯訴交易,以期為我國的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提供借鑒。“得獎不是目的,這是一個和其他學院同學交流的機會與平台。”即将遠赴德國攻讀法學博士的黃河建議師弟師妹,在發揮學院自身語言特長的同時,要多與其他學院的老師、同學交流經驗,“我這篇文章的指導老師就是刑司的嶽禮玲教授。平時大家也可以多聽些講座,要打開自己的專業視野。”
《論傳導效應在反壟斷法中的運用——以可樂并購彙源案為例》,這是中美專業2008級陳肖茜的獲獎論文題目。文章從轟動一時的可樂并購彙源案出發,分析了商務部裁決公告中的理由,提出傳導效應在反壟斷法中的運用問題,由事實引出問題,以問題分析回應案例事實。“材料的搜集工作是很重要的,搜集好資料後動筆實際用不了多少時間。”陳肖茜講,這篇文章的寫作契機是在去年上半年自己開始關注這個案例,後來又集中一周時間去搜集材料,然後用了五六天時間動筆。“從投稿前的修訂到通過初審、進入答辯,郝倩老師都給了我很大幫助。”她認為,大家可以積極參加這些比賽。“隻要用心、夠認真,大家都會有很大的機會。”
據悉,此次論文大賽于2009年12月7日全面啟動征稿工作,曆時近6個月,共收到九個方向的稿件共280篇。經過匿名初審、答辯式複審及綜合評審三輪評審,最終産生10名“學術新人”和20篇優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