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況
高祥,山西省柳林縣人。 聯系方式:gao_x@hotmail.com;xiangg@cupl.edu.cn
教育背景
1981年12月,山西師範學院呂梁師專班英語專業大專文憑;
1987年7月,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文學學士;
1990年7月,bevictor伟德官网民法專業法學碩士;
1997年5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商法公司法專業法學碩士(LLM in Corporate, Commercial and Taxation Law);
2001年7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PhD);
2004年1-3月,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工作經曆
1981年12月—1985年9月,山西省柳林一中高中英語教師;
1990年7月—200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挂職任河北省秦皇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從事涉外商事審判工作;
2004年4月-2015年5月,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法學院講師、高級講師、中國法中心主任、碩士、博士生導師,講授澳大利亞公司法、銀行法、國際貿易法和國際法律閱讀與寫作;曾兼任該院研究生部主任、工商信息法學部考試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
2007年1月-2011年1月,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銀行法律與實務研究中心主任,用全英文為本科生講授公司法、為研究生講授金融法專題;
2011年1月起,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法研究》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銀行法律與實務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成果
(A) 書籍
(1) 《公司法律部》(合譯),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1989年
(2) 《企業經營指南》(參編),冶金工業出版社,1990年
(3) 《通過案例學版權》(合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1年
(4) 《民事司法全書》(參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5) 《民事經濟疑難問題解答》(參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中國法律界限全書》(參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
(7) 《普通法的曆史基礎》(合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8) The Fraud Rule in the Law of Letters of Credit – A Comparative Study(專著),2002年12月,Kluwer Law International在倫敦出版;被美國紐約最高法院在Fortis Bank v Abu Dhabi Islamic Bank, 32 Misc. 3d 1232(A); 936 N.Y.S.2d 58; 2010 N.Y. Misc. LEXIS 6658; 2010 NY Slip Op 52415(U)案中引用
(9) Australian Law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參編), 2009年10月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出版
(10) 《銀行法學》(參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
(11) 《當代法律交往與法律融合》(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3年8月
(12) 《21世紀變化中的亞洲法律》(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5年1月
(13) 《區域一體化時代澳門法的變化與發展》(主編),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5月
(14) 《獨立擔保法律問題研究》(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5年9月
(15) 《金融法熱點問題研究》(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5年11月
(16) 《信用證法律專題研究》(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5年11月
(17) 《從危機到危機-全球金融體系及其規制之失敗》(合譯),bevictor伟德官网出版社,2016年
(B)論文
(1) 《無效合同的确認與處理》,《人民法院報》1994年4月7日
(2) 《土改确權是确定房屋産權的重要依據》,《中國土地》1994年6月38頁
(3) 《聖·瑪賽爾航運有限公司、聖·羅哲斯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和執行倫敦臨時仲裁裁決請示案——涉外仲裁案件書面仲裁協議的認定》,《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指導與研究》2001年第1卷第198-205頁
(4) 《“聯合國關于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締約與執行情況》(編譯),《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指導與研究》2001年第1卷第350-359頁
(5)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締約與執行情況》(編譯),《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指導與研究》2001年第1卷第360-367頁
(6) 《規避國際貿易風險-重視商業信用證與備用信用證》,《經濟世界》2002年第8期第69-71頁
(7) 《略論商業信用證與備用信用證的異同》,《信用證理論與審判與實務》(孫亦閩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第126頁
(8) “The Identity of the Fraudulent Party under the Fraud Rule in the Law of Letters of Credit”,《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雜志》(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Law Journal)第(2001)24(1)期第119-141頁,全文轉載于美國《2003年信用證法律與實務概述》(2003 Annual Survey of Letter of Credit Law & Practice)第80-104頁
(9) “Presenters Immune from the Fraud Rule in the Law of Letters of Credit”,《勞氏海商法季刊》(Lloyd’s Maritime and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2002年2月第10-38頁, 全文轉載于美國《2003年信用證法律與實務概述》(2003 Annual Survey of Letter of Credit Law & Practice)第62-79頁;
(1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aud Rule in Letter of Credit Law: The Journey So Far and the Road Ahead”(與Ross Buckley教授合作),《賓西法尼亞大學國際經濟法雜志》(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第(2002)23(4)期第663-712頁;并被節選編入West Academic Publishing于2015年9月出版的國際銀行法教材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被翻譯成波斯文;
(11) “The Unique Jurisprudence of Letters of Credit: Its Origin and Sources”(與Ross Buckley教授合作),《聖地亞哥國際法雜志》(San Diego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第(2003) 4期第91-126頁,全文轉載于美國《2004年信用證法律與實務概述》(2003 Annual Survey of Letter of Credit Law & Practice)第58-80頁;被翻譯成波斯文;被節選編入由WEST于2009年出版的美國國際商法教材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A Problem Oriented Coursebook 第10版第301-304頁;
(1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of Fraud Required Under the Fraud Rule in Letter of Credit Law”(與Ross Buckley教授合作),《杜克比較法與國際法雜志》(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第(2003)12(2)期第293-351頁,被翻譯成波斯文,并被節選編入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的國際商法教材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第116-121頁和West Academic Publishing于2015年9月出版的國際銀行法教材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1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of Fraud Required Under the Fraud Rule in Letter of Credit Law”(與Ross Buckley教授合作),《牛津大學比較法論壇》(2003) Oxford University Comparative Law Forum 3 at ouclf.iuscomp.org;
(14)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SFTA and the Forthcoming Australia-China FTA”(與Andrew Clarke教授合作),《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雜志》(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Law Journal)第(2007)30(3)期第844-856頁
(15) 《循環信用證及其風險防範》,《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指導》2009年第1卷第181頁
(16) “Fraud Rule in the Law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the PRC”,《國際律師》(The International Lawyer)第(2007)41(4)期第1067-1090頁,被節選編入由WEST于2009年出版的美國國際商法教材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A Problem Oriented Coursebook 第10版第368-376頁,并被全文轉載于美國《2009年國際銀行法律與實務評論》(2009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Practice)第130-150頁
(17) “The Fraud Rule under The UN Convention on Independent Guarantees and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rom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約翰梅森國際商法》(George Mas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第(2010)1期第48-73頁
(18) 《探析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題》,《中國外彙》(與朱宏生合作)2010年7月第43頁
(19) 《澳大利亞農村金融法律與服務研究》,《比較法研究》,2011年第1期第108-122頁,轉載于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經濟法學、勞動法學》 2011年第5期第30頁
(20) “Australia needs a clear China strategy”,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09 April 2013
(21) 《澳大利亞應有清晰穩定的對華戰略》,《學術前沿》,2013年第8期第52-56頁
(22)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reflections and observations”, 發表于Geoffrey Nicoll, Gerard Brennan and Jane Golley 主編《中澳投資關系》(The Australia-China Investment Relationship)ANU Press 2013,第85-95頁
(23) 《研判保函到期日的不确定性問題》,《中國外彙》(與朱宏生合作)2013年11月第28-32頁
(24) “Foreign Investment Laws and Policies in China – historical views and current issues”, (與姜慧芹合作),發表于Ligang Song, Ross Garnaut and CAI Fang 主編 《Deepening Reform – For China’s Long-Ter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U Press 2014, 第531-553頁
(25) 《北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規定及機制創新》(課題報告摘要)載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編《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科學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第290-306頁
(26) 《論國内獨立保函與備用信用證在我國的法律地位》,《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6期第1-16頁,摘錄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四期第128-129頁
(27) 《中國的外商投資法律與政策:發展脈絡與問題闡釋》(與姜慧芹合作),載宋立剛等主編《深化改革與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第453-471頁
(28) “The Disgorgement Damage System in Chinese Law” (與劉承韪合作),發表于 Hondius and Janssen 主編《Disgorgement of Profits - Gain-based Damages for Breach of Law or Contract》, Springer 2015, 407-420頁。
(29) “The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legal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與姜慧芹合作),發表于 Ligang Song, Ross Garnaut 主編《China’s Domestic Transform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ANU Press 2015, 第409-428頁
(30) “Comparative Law Research in China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與姜慧芹合作),發表于Harro von Senger & Lukas Heckendorn Urscheler主編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Schulthess, 第47-62頁
(31) 《一部走在世界前列的理性創新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件若幹問題的規定評述》,《中國審判》2017年第15期第24-27頁
(C)光盤
“New Chinese LC Rules Pt 1 & 2”,(上、下集兩張,與James Byrne教授等合作),由IIBLP出版,2006年
(D)書評
Jack, Malek and Quest, Documentary Credits (3rd ed),發表于英國《勞氏海商法季刊》(Lloyd’s Maritime and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2002年5月第283-284頁。
主要兼職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2017年7月起),講授澳大利亞公司法、國際貿易法
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法律委員會成員
國際商會DOCDEX專家
國際商會法律與慣例委員會國際貿易術語與運輸工作組成員
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國際結算顧問小組成員
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法律與慣例委員會委員主席
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修訂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市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會長
中國銀行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海澱區人大代表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美國國際銀行法律與實務研究院研究員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客座教授
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