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我院、我校法學院和衛生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衛生法學科建設與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研讨會”在我校學院路校區順利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我校等1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5名衛生法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相互交流,圍繞本次研讨會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讨。

會議開幕式由我院院長解志勇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長時建中教授和法學院院長焦洪昌教授緻辭。

解志勇強調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為了推進衛生法學科發展、自主創新,主辦方召開本次會議。衛生法旨在保護人體健康并規範與生命健康相關活動的法律規範體系,而衛生法學是研究衛生法的學科。1996年,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率先開辦法學專業(醫事法學方向)。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衛生法學學科建設已初見成果,産出了一批優秀的教材和研究成果,如《衛生法學》《衛生法學通論》等。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華東政法大學等院校都開設了衛生法學專業或方向。直至目前,我國衛生法學的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但随着“健康中國”建設和“把人民群衆的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等國策的落實,衛生法學科已經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

時建中校長在緻辭中指出,學科建設要放眼未來,不能隻着眼于未來。疫情之下,衛生法學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産生了大量值得研究、構建的問題、理論、制度。一個學科就是一個知識體系,衛生法學科建設首先要建設知識體系,否則學科的龍頭作用就無法發揮,要讓學科牽引隊伍、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知識體系要求學界形成共識,不能隻有特色沒有共識,不然就無法成為主流。知識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生産(科研)和傳播(人才培養)的過程,要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學科體系是學科内部和外部的關系,是知識體系的體系。學術體系可以理解為探究知識的體系,包括探究的過程(方法)和結果(知識)。學術體系要構建話語體系、教材體系和評價體系。

焦洪昌教授提出衛生法不同于傳統法學學科,是新興交叉學科。從我國未來發展來看,特别是二十大以來,人民的健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衛生法是憲法統率之下的重要立法領域,也是新興領域。衛生法作為學科建設要有隊伍,要規劃學科自己的基本理論、核心概念、學科體系。既然衛生法是新興、交叉學科,就要有自己的隊伍,而不是兼職,否則學科的核心競争力會削弱,衛生法學以後要有碩士點、博士點。要進一步強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特别是疫情讓人們意識到,衛生法學離不開衛生健康方面的知識。
第一單元“衛生法學科建設發展”由我校科研處副處長王青斌教授主持。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做主題發言。

王晨光教授在發言中表示,黨的二十大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衛生健康法學的發展恰逢其時,但同時面臨着機遇與挑戰。關于衛生健康法學的屬性問題。一方面,衛生法學的基本概念不斷明晰。王晨光教授指出,《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将“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作為兩個并列概念提出,使得"衛生、健康"不再局限于“醫療”領域。另一方面,衛生法學科的發展仍然存在着雙重邊緣化的問題。關于衛生與健康法學體系的問題,王晨光教授表示應當建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一步細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以、健康融資保險體系以及藥品保障體系。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宋華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石佳友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公共衛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滿洪傑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衛生法學系主任李筱永教授、我校醫藥法律與研究中心主任劉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鄧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廣德博士與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喬講師甯博士進行與談。

王青斌總結道,從學科分類來看衛生法更多屬于一種領域法,其所涉及的學科是廣泛而複雜的,多學科的融會貫通是進行衛生法學科研究的基礎。同時,要構建起專門的衛生法學科培養體系,必須要有充分的學科建設素材。以bevictor伟德官网衛生法學研究中心為例,我們缺少專職的研究人員,機構的穩定性也不足,教材和人才培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需要引起重視。
第二單元“衛生法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由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嶽教授主持。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院長陳雲良教授做主題發言。

王嶽教授同意上一單元注重學科交融和合作的觀點。他認為當前衛生法發展的瓶頸在于人才培育問題,因此要培養高質量的衛生法博士生,更好地掌握在學術共同體中的話語權。在交叉學科和新的領域法内可以考慮論文免盲評。

陳雲良教授在發言中表示,bevictor伟德官网這樣的一流法科大學來牽頭組織衛生法這樣的高端論壇對衛生法學研究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希望“五院四系”這樣的老牌法學院系積極帶頭開展衛生法學研究,貫徹二十大精神,服務黨和國家健康中國建設重大需求。他以“隔離是治療還是治安”的問題引入,從“隔離”行為法律性質的獨特性例證衛生法應該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他認為,“衛生”是個含混詞,造成了概念混亂和翻譯困境,建議學界統一使用“健康法”代替“衛生法”稱謂,有利位于社會準确理解法律部門的含義及對外交流,促進學術發展和法治建設。陳雲良從基本概念、健康法的基本構成、基本權利體系、獨特的程序制度、涉外法治、健康法的中國化等六個方面構系統構建衛生法的自主知識體系。
北京協和醫學院倫理與法律學系主任睢素利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龔賽紅教授、我校民商經濟法學院馬更新教授、首都醫科大學衛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劉蘭秋教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楊健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王麗莎副教授、我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蔚副教授與我校法律碩士學院院長助理劉炫麟副教授進行了與談。

最後,我校法學院副院長張力副教授作大會總結。首先,他提出了學科建設和知識體系在衛生法領域是指什麼的問題;同時,他同意與會專家們提出的當前衛生法存在邊緣化問題,一方面本學科受平行學科關注較少,另一方面,學科對現實影響力較小。其次,他認為學科和知識體系的構建要關注功能。他提出,衛生法學科究竟是在補充其他部門法學體系的具體場景和實例,還是構建一種理解權利、義務的新的法律觀。如果是後者,衛生法就要具備某種總論式的功能,為将其他學科的内容轉化為法律制度提供接口,以及輻射其他部門法,比如衛生法式的社會連帶對民法、刑法、行政法乃至憲法的影響。最後,他表示,衛生法學科和知識體系建設遇到問題時,要關注教學、教法和教員,教學上要關注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建設,教法上要将法學的規範分析和法學外的醫學知識、政策分析工具等相融合,教員上要特别着力建設專門的教學隊伍,讓衛生法學生有更為專業的出口去處。同時還要關注學術、學科和學人,要塑造自主的學術、自洽的學科和自信的學人。
大會在掌聲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