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午間學術沙龍第五期——“英美法的特點:基于形式與實質的辯證視角”

日期:2022-11-02 16:29      點擊數:     來源:

11月2日中午,由我院中美法學研究所承辦的第五期午間學術沙龍活動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609如期舉辦。中美法學研究所孫海波副教授作為主講人,以“英美法的特點:基于形式與實質的辯證視角”為主題與我院學生展開了熱烈交流。中美法學研究所馮恺教授和何啟豪副教授與談本次沙龍。



孫海波從阿蒂亞和薩默斯兩人合著的《英美法中的形式與實質》一書切入,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對英美法的特點娓娓道來。他指出,傳統比較法時常從外部比較英美法和大陸法,而很少有論者從内部視角審視英國法和美國法的特點。盡管英國法和美國法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親緣性,但如果将這二者視為一個法律體系單元,則深入内部會發現它們有着十分明顯的差異,這集中表現為美國法更具實質性,而相比之下英國法則更具形式性色彩。


對于為什麼英美兩國的法律體系會呈現出這種差異的問題,孫海波從幾個方面揭示出了其中的原委。首先,人們的法律觀念有較大不同。美國人更多地采納一種實用主義的法律觀,從實質性立場理解和解釋法律;英國人則持有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法律觀念,不注重法律的實質内容。其次,遵循先例的立場不同。遵循先例是英美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美國法中遵循先例觀相對靈活,法官區分先例或推翻先例的權限較大,實質性裁量權也較大。英國法體系則堅持一種嚴格的遵循先例觀,從形式上對法官背離或推翻先例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再次,制定法的解釋不同。制定法在普通法中是十分重要的法律淵源之一,英國法官更傾向于從文義角度解釋法律;美國法官則注重從目的、體系等方面對制定法作出實質性解釋。最後,法律理論影響程度不同。在美國,自然法理論以及法律實用主義理論對法律觀念及法律實踐影響甚廣,法律與道德等實質性要素的關聯較為密切,法官也有意無意地從實質或實用角度适用法律。法律實證主義對英國法的影響更大,将法律視為一套形式化的規則體系,法官的職責就是将規則運用于實踐作出裁判。總之,通過這樣幾個方面的比較,我們能夠看出美國法和英國法的實質與形式之别。


兩位與談老師進而圍繞我國法官的法創造空間分享了觀點。馮恺基于侵權法研究視角指出,盡管我國法官的法創造空間相對較小,但還是通過一系列個案在既定框架中不斷實現制度突破。何啟豪結合自己的判例法學習感受談了美國法追求實質正義的價值所在,并基于保險法研究視角指出,判決創新與規則适用時不能過于固守法律規定。


同學們認真傾聽講座,并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拓展性思考。本次午間學術沙龍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專業交流機會。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