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研讨會成功舉辦

日期:2023-10-31 14:46      點擊數:     來源: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統籌推進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研究、編撰工作,讨論、澄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健康法理論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10月30日,我校衛生法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研讨會。來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華東政法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上海政法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國家機關和高等院校的近3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讨。



會議開幕式由我校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主持,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人口衛生室主任陳佳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法規司司長趙甯、我校校長馬懷德緻辭。陳佳林簡要回顧了民法典的編纂曆程,指出衛生健康法法典化任務重、挑戰大,需要以既有法律的修改完善和相關法律的制定出台為基礎,對此,理論研究可以先行,通過學術成果的累積推動立法工作的展開。趙甯認為,現有法律規範涵蓋了公共衛生、醫療衛生、職業病防治、食品和藥品安全、人口與計劃生育等多個領域,衛生健康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以此為前提,讨論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的命題具有重要意義。馬懷德強調,編纂衛生健康法典的制度、理論和實踐基礎已比較成熟,加快編纂衛生健康法典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出了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的總體思路和基本框架。



緻辭環節後,我院院長、衛生法研究中心主任解志勇作了主題發言。他認為,衛生健康法法典化有其必要性,應當堅持以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健康權益為基本原則,明确指導思想、價值追求和制度目标;同時,衛生健康法法典化也有其可行性,既表現在衛生健康法律規範的“四梁八柱”已經具備,也表現在衛生健康法治工作隊伍持續壯大,還表現在衛生健康法理論研究著述日益豐富。進而,解志勇對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的定位和目标、範圍和内容、民主性和科學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等關鍵問題提出了設想和展望。



本次研讨會設置“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的理論與證成”與“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的框架與内容”兩個研讨單元,分别由我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蔚和法學院副院長張力主持。


第一單元,與會專家學者就衛生健康法典的理論建構展開熱烈讨論。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石佳友教授認為法典化相對完備性和體系性的結合尚存在困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院長陳雲良梳理了健康權利體系、健康法體系以及英法法典化體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法規司有關同志參與了讨論,從實務的角度提出衛生健康法典編纂所面臨的挑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巋指出,法典化的目的是将一個領域不同部門的法律規範全部放到一個單一的法律文本當中,需要綜合考慮主客觀條件;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嶽認為部門職權、經濟關系和技術發展的不穩定性導緻法典化有很大技術難度;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武亦文指出衛生健康法典應該是以健康權的直接實現作為一個基本切入點;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衛生法學系主任李筱永談到法典化具有價值引領、時代導向和現實作用三個目标導向;首都醫科大學衛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劉蘭秋教授認為,衛生法紛繁複雜,在立法模式和法律體系上仍面臨諸多挑戰;華東政法大學公共衛生法治中心主任滿洪傑指出,健康權保障要充分發揮國家的尊重義務、保護義務以及實現和促進義務;我校法律碩士學院副教授劉炫麟認為法典化要注重衛生健康領域體系的構成、衛生健康法的邊界以及法典體系的内部分工;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從法典化的趨勢、成熟條件、本質屬性、目的、形式、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子部門初步發展這七點談及法典化的實現路徑;最後王蔚對第一單元的讨論作總結發言,從價值、原理和技術層面展望衛生法法典化實現的進路。


第二單元,與會專家學者就衛生健康法典的實質内容和形式框架積極發言。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宋華琳設想我國衛生健康法典可以設醫療服務編、疾病控制編、健康産品編等分編,健康産品編下設食品、藥品、化妝品等章節;上海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教授劉長秋認為需要盡快填補立法空位、制定和完善現行法和完善相關部門法中的法律制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法規司有關同志參與了讨論,提出衛生健康法典化在框架内容上的實務問題;我校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張莉介紹了法國衛生法典的構造,認為我們在修修補補、健全一般意義上的單行法的同時,也可以為未來的法典化積蓄力量;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副教授李潤生認為,在數字時代,我們的衛生健康法典需要作相應的頂層設計,如注重網絡技術和醫藥衛生的結合;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衛生法學系講師喬甯聚焦衛生領域的新興問題,介紹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腦機技術領域的衛生法律問題;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系講師王曉淑老師認為,可以采取橫向和縱向複合嵌套的框架,來更好滿足衛生健康法律體系的制度化需求。


圍繞研讨主題,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基本達成了以下共識:第一,衛生健康法法典化意義重大,效果顯著,且确有必要性與可行性;第二,衛生健康法法典化需要以實體條件和形式條件的成熟為基礎,對此,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應當相向而行,久久為功;第三,衛生健康法法典化可以借鑒民法典“兩步走”的成功經驗,在結構上包括總則與分則兩個部分;第四,衛生健康法法典化需要充分考慮現代科學技術闊步前進并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的宏觀背景,在生命倫理法等新時代法治議題方面,作出必要的前瞻性規範。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本次會議是國内首次提出衛生法法典化的專業研讨會,會上研讨氛圍熱烈、研讨成果顯著,為理論界與實務界搭建了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共識的凝聚,為開啟中國衛生健康法法典化盡了綿薄之力。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