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第三屆比較法學與世界共同法國際研讨會在京舉行

日期:2015-09-28 00:00      點擊數:     來源:

由亞洲比較法學會和我院共同主辦,北京市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邦信陽中建中彙律師事務所協辦的"第三屆比較法學與世界共同法國際研讨會——比較法在法制建設中的作用“于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開幕式由亞洲比較法學會行政理事會秘書長我院院長高祥教授主持,我校校長黃進教授、亞洲比較法學會主席我校教授江平先生、瑞士駐華大使館副館長高晟安先生、日本駐華大使館經濟參贊梶川光俊先生、瑞士比較法研究所副所長Lukas Heckendorn Urscheler教授、亞洲比較法學會理事會秘書長東吳大學法學院曆任院長程家瑞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秀清教授等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并緻辭。

黃進校長在緻辭中指出,經過長期的發展,比較法的研究範圍越來越寬廣,比較法的研究工具越來越多樣,比較法的研究隊伍越來越壯大,比較法在法制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在法律制度上堅持“改革開放”。在這一過程中,比較法是不可或缺的知識前提、理論準備。他認為,在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我們要特别重視比較法的以下功能:一是比較法肩負着重要的認識論功能,二是比較法可以為一國的立法提供重要的參考素材,三是比較法是解釋和重構一國法律制度的重要工具,四是比較法在法治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五是比較法有利于促進法律的一體化與和諧化。黃進校長提議:以“善良與公正”的名義攜起手來,共同探求人類的理性認識,戮力鋪就一條21世紀的法律絲綢之路——比較法。

江平先生在緻辭中提出,比較法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同樣出現的還有共同法,而共同法對法學研究具有創時代的意義。歐洲的共同法給人類帶來了一個方向,世界終究要走向世界大統世界終将要走向共同法。共同法可能是我們未來法律的前途,共同法的建立要首先依靠政治家的智慧,沒有政治家的智慧光靠法學家很難創作出一種共同法思想、理念和體系。他希望把歐洲共同體的共同法這種思想傳播到亞洲、傳播到各大洲。曆史的趨勢是必然走向統一、走向共同的繁榮、共同的法律昌盛。

高晟安先生在緻辭中談到,中瑞兩國關系友好,瑞士與中國政府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流,近年來兩國之間不斷增加在法律領域的對話和交流。此外,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也十分關鍵,教授、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增加兩國互信,法律體系的發展依賴于這種不斷的交流。

梶川光俊先生談到日本《公司法》的修訂過程中從其他國家獲得了很多素材,法律和經濟關系十分密切。他本人雖然主管經濟工作,但對這次比較法學研讨會的讨論特别期待。

Lukas Heckendorn Urscheler教授認為,從個人角度來講,能夠看到比較法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能看到這一動向在不斷加深學界的交流和互動。亞洲是比較法研究非常重要的實驗室,瑞士比較法研究所有一些從亞洲視角進行比較法研究的項目,相信這會推進比較法研究的進展。

程家瑞教授說,亞洲比較法學會成立之前,亞洲從來沒有獨立或者參與比較法研究,今天會議是一個裡程碑,它為亞洲比較法學提供相關平台,讓我們共同分享比較法的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完成現在比較法研究的使命。

李秀清教授表示,在曆任會長與許多前輩引領和努力下,二十多年在比較法學理論研究及實際應用取得豐碩的成果,開展許多學術活動。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願意與亞洲比較法學會,以及世界各國比較法學者建立更多的、更深入的交流,一起探讨必将面臨的共同議題,取長補短、促進比較法繁榮,為世界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會議設主會場與分會場,來自日本、瑞士、英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澳大利亞、韓國、印度、中國等國家近百名享譽盛名的專家學者将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就比較法基礎理論、比較公法、比較投資法、反壟斷法的理論與實踐、全球化與商法的發展、亞洲國家民法典制定的經驗、互聯網法制與法學教育等專題,進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會議通過對不同國家相關法律的比較研究,為國與國之間的法律交流架起一座橋梁,既加深了對各國相關法律的認識,又有助于對本國法律的進一步了解和完善,同時也為目前比較法的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的解決提出有益的意見與建議,為我國的相關立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