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數字經濟時代的合同法:挑戰與發展”學術研讨會在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05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我校歐洲研究中心和我院歐盟法研究所聯合舉辦,并由我院張彤教授主持申請的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歐盟“讓-莫内”項目聯合資助。

研讨會邀請了歐盟數字内容合同法權威、德國明斯特大學法學院前院長Reiner Schulze教授,德國奧格斯堡大學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歐盟“讓-莫内”講席終身教授Thomas Möllers,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Andre Janssen教授,德國國際合作有限公司(GIZ)項目主管Enno Ruppert先生,中德法學院德方執行院長Clemens Richter博士以及來自我校、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等國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位學者參加。這是繼去年張彤教授成功負責舉辦的“歐盟合同法的最新發展及對中國民法典的啟示研讨會”之後,又一次中德學者在金秋北京進行學術交流和對話的盛會。
目前全球已處于一個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時代,對數字交易的法律規制亦成為一個新興的、全球性的研究課題。在合同法領域,數字産品的湧現與數字交易的勃興,為合同法注入了新要素,同時也對傳統合同法理論提出了新挑戰。域外,特别是歐盟在數字化戰略影響下,數字合同的研究日新月異,立法也處于呼之欲出的階段。随着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數字時代合同法如何進行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與此相伴的許多新生問題急需理論研究和學術回應。
本次研讨會對歐盟數字化發展和數字内容合同的最新立法、提供數字内容合同與履行障礙、電子合同成立與效力的新規則以及21世紀的香港、新加坡及歐盟消費者買賣法的比較等問題進行了研讨,除此之外也對我國新頒布的《民法總則》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讨交流。
(供稿:歐洲研究中心和歐盟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