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動态

《政法論壇》 元轶:庭審實質化壓力下的制度異化及裁判者認知偏差

日期:2019-09-10 17:00    點擊數:    來源:

作者:元轶(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法學博士)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庭審實質化語境下法官認知力研究》17BFX064及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FXC043)和bevictor伟德官网交叉學科培育與建設計劃的關鍵性研究成果。

 

論文摘要:随着庭審實質化改革推進,愈來愈呈現出這樣一種現象,即一邊是庭審實質化相關制 度不斷構建的熱潮,一邊是制度的不斷被異化。解釋這一現象,首先需要明确案件事實對裁判的決 定性作用,在這一基礎之上,才能發現證據信息增量是庭審實質化改革的根本價值取向,進而觀察到随着改革沿着這一導向推進,裁判者案件事實認知面臨的不确定性壓力将大幅增加,而我們裁判者的認知力并不滿足這種壓力的要求。于是,一方面是庭審實質化制度改革對裁判者認知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裁判者的心證能力仍然停留在法定證明水平,這樣就會出現由認知力矛盾加劇而反向導緻的制度系統性異化,并波及整個刑事訴訟程序,其中以庭前階段的證據移送制度、庭審階段的證人出庭制度和重新鑒定制度、以及裁判階段的當庭宣判制度為典型代表,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制度的異化結果、原因、類型及發生規律等問題展開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這些異化制度下的認知偏差問題,從認知心理學等跨學科視角,借助不确定狀況下進行判斷的經濟學決策理論,歸納出錨定效應、頻率冗餘、具身抑制、權威暗示、曲解效應等多重分析維度,系統分析異化後的制度是如何通過裁判者認知心理造成案件最終裁判結果偏差的。

 

關鍵詞:庭審實質化;事實重塑;制度異化;裁判認知偏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