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團學活動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學生留學德國心得分享系列報道:撥雲見日終有時,一碧萬頃醉晴空——寄與中德法學院師弟師妹們的一封“家書”

日期:2023-10-11 10:26      點擊數:     來源: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級 張秋臨


各位堅持着赴德學習目标的師弟、師妹,


你們好!


我是17級中德班學生張秋臨,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兩年間于德國科隆大學法學院參與我院與DAAD聯合項目攻讀LL.M.學位。回到學校報到後,我向謝老師彙報了兩年來在德國的見聞和收獲。謝老師鼓勵我将自己的經曆用文字記錄下來,以期能夠鼓勵每一位在備考德福、學習德國法過程中遇到挫折的師弟師妹堅持初心、戰勝困難。因此,我寫下這樣一封“家書”,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助益。


距離收到謝老師的委托已有兩周,我遲遲沒有動筆,是因為一直覺得自己不夠格寫這封信——研二開學才通過司考、最後一場德福考試才勉強通過、在德國兩年才将将回國;而我當時一起入學的同窗們,如今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或是留在德國繼續讀博,大家都按計劃順利進入了人生下一個階段并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就像一隻蝸牛,慢慢地爬着,也不知道終點到底是不是勝利,可能就像現在面對着德語課本、德福試卷的你們。


所以我想,這封信不如就作為我們的共勉,給面臨德福學習重大考驗的你們以經驗、給面臨畢業選擇的我以檢視。


回首總結,選擇、心态、努力,這三要素每一個都至關重要。


(一)考德福

1,選擇是否去德國

種種原因,研二開學那次司考我還是必須參加。然而因為改革,兩次考試結束已經是十月中旬,最近的一次德福考試卻就在十一月!而當時我們班已經有三位出色的同學在九月份海外場通過了德福。反觀從七月開始專心準備司考的我,已經退步到了見到瓦姐(我們當時的德語老師Valeria)連ja都說不出還直往外蹦英語的程度。同侪壓力也在這時又一次占滿我的心頭:周圍的同學都太優秀,一直走在前面,我卻隻是被優秀的浪潮推擁着被動前進的落後者。開始準備德福後,我無數次因為這種内心的失落而崩潰。事實上,在考試失利和獎學金ddl面前,班級裡大部分同學都失去了平穩的心态,大家都變得越發焦慮、慌張、自責甚至自卑。從次年三月份開始,每次考試後都有同學放棄德福轉而準備畢業。


我想這也是大家現在面對的問題:要不要去德國?


這是一個選擇。于我而言,我選擇中德學院就是因為我想去德國學習,因此我抱定考試的決心。于大家而言,可以考慮自己是否希望去德國、疫情當前家人是否支持等因素,也要向成功就業的前輩們了解經驗以做好萬一失利立馬開始着手準備就業的計劃(就我個人視角看來,德福國内考試最後一場在七月初、海外場在七月底,考完後全力以赴準備公務員考試或律所實習,就業完全不耽誤)。如果是抱着非去德國不可的決心,也要問問自己,如果考到七月都沒有通過,是否會下定決心到德國上一年語言班再入學呢?在前面這許多屆學生中,不乏信念堅定的師兄師姐到科隆選擇語言班入學,但就我們班的情況來看,到七月還在考試的同學大部分都有一些慌張,擔心既去不成德國也不能穩妥畢業、順利就業,甚至當時的心境下絕大部分人已經不能再接受再上一年語言班,即便之前其中不少人(包括我)都曾斬釘截鐵地說過可以接受上語言班。因此,我建議各位即便赴德學習信念堅定,也務必做好不去德國準備畢業、就業的Plan B。


去德國真的有所收獲嗎?于我而言,有。在以前,我也不曾相信所謂“出國能夠擴寬視野”的論調,想出國也隻不過是想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曆。而在留德兩年後,我也要說:出國這段經曆能夠帶給你更多、更切實的對異域文化、思想的認知,完全獨立的生活也會讓人擁有更多生活、生存的智慧,在國外互幫互助、共渡難關而建立的好友情誼也有可能是我們在步入社會之前最後能收獲的一段值得終生珍視的友情,而國外年青人的生活、工作态度也讓我真切感受到“勇敢的人擁有無限追求夢想的可能”。在學習方面,雖然我們已經在法考訓練中和Herr Richter老師的課上接觸了大量的請求權基礎訓練,但仍無法與德國法學院裡365度無死角、沉浸式的請求權基礎思維訓練相比拟。在前不久,我的家人向我詢問法律問題,在檢索民法典時,我驚喜地發現了這一點——我已經形成了用請求權檢索的方式思考問題的習慣,相較以往直接回憶知識點、翻課本而言,這意味着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了更周全詳細的案例解決思路。在專業知識學習習慣上,我也養成了閱讀Kommentar等資料了解法條制定社會背景、法條适用要點及法條相關重要案例的法教義學學習習慣,不再滿足于僅僅字面閱讀法條的“應付式”學習方法。


2,備考保持良好心态

當你做出了選擇,為自己制定好含有Plan B(比如七月最後一場考試後立即開始準備就業)的計劃,自然而然就會擁有更好的心态。除了複習,在考試過程中,即便自以為前面的考試不盡人意,也萬萬不可抱有放棄後面部分考試、随便應付的心态,因為誰也不知道“自以為”是不是自己的假想。在四月份韓國場的考試中,我自以為聽力做得極差因而在口語時有了一些“反正肯定已經挂了”的想法,誰知那次的聽力我得了4,而偏偏是口語因為我的心态波動沒有通過。


在心态平穩“隻問耕耘”的同時,也要學會面對失利。如果因為考試壓力把戰友變成了假想敵就愚蠢至極了。面對成功的同學要祝福、要虛心學習經驗,面對同樣失利的同學要相互鼓勵。在3月考試結束後大家自發聚在宿舍彈吉他、歌唱,在7月北京場結束後三兩好友一起去看電影、吃飯,這些都在複習期間給了我很多寬慰、鼓勵,現在想來也是寶貴、美好的回憶。


此外,也要學會保持自己的節奏。雖然國内社會擁有近乎嚴苛的社會時鐘、在ddl和同侪壓力下我們心中也形成了一個滴答作響的“中德時鐘”,但千萬不要亂了陣腳。别人的計劃可以參考,但切莫忘了自己也有自己的計劃,哪怕你是和我一樣的笨鳥也終能飛入屬于自己的山林。我當時因為覺得時間緊張、個人水平有限,所以跟風參與了每一場國内、海外場考試,錢花了不少,時間也在辦簽證、報名、來來回回的路上耽誤了不少。現在想來,如果一早就做好計劃、踏踏實實複習考試,也許早就在國内通過了。這是我亂陣腳的先例,不可取。(但是如果之前的考試沒有通過,那麼七月份還是很有必要國内場、海外場均報名的,過去甚至有師姐在第二年九月海外場通過德福後再赴科隆順利入學,一切計劃請根據個人情況合理設置)。


3,努力

在法大尤其在中德的各位同學都非常認真、努力,備考能力更是不容小觑。這一點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唯一能提醒大家的是,快速提高聽力成績可以用Goldwave軟件一句一句精聽,每天兩道大題精聽,一個月之後聽力成績必然到4;口語和寫作捷徑則是分題型、分主題總結個人模闆。


(二)德國法課程

謝老師委托我,也是希望我能夠同大家分享在德從完全聽不懂課到考試能拿到15分的經曆(德國法學專業滿分18分,及格線為4分),盼望能夠鼓勵各位再接再厲、不要氣餒。



德國科隆大學主樓


初到科隆,法學院要求選擇一個專業模塊。我因為在國内沒有上過經濟法、知識産權的課程,又了解到德國經濟法、知識産權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選擇了“知産與競争”模塊。上課第一天我就傻眼了,同我一起上課的都是通過了第一次國家考試的學生(德國學生一般4-6年專業學習後通過國家考試),也就是說我所上的課不再是民法、刑法、訴訟法這樣的基礎課,而是方向課(Schwerpunkt,相當于國内在碩士階段分方向後的專業課),它要求學生具備德國法基礎知識儲備。這與我所預期的LL.M.教育完全不同,我預期中LL.M.都是像BGB AT一樣的基礎課,是同德國第一學期新生一起從零開始學習德國法的。而現有模式下,我與同堂而坐的德國同學之間存在的知識差距、文獻理解能力差距可想而知,而老師的授課、考試均是以德國學生平均水平為基準設置的。


第一學期無比艱難:我一共選了六門課,但競争法總論的老師沒有課件、沒有講義、沒有闆書隻是偶爾在黑闆上對案例關系進行梳理畫圖,專業課活生生變成了長達兩小時聽力精聽測試,無論漏掉哪一句都可能導緻理解能力100%下線,而偏偏老師吐字又含混;企業合并控制法、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專題這兩門課程的老師提供課程内容提綱但說話飛快;再加上我沒有中國法知識去配合聯想、閱讀參考書目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速度,每節課能聽懂的隻有ja, und, aber……想課前閱讀指定參考資料,可是老師每節課講的内容對應閱讀資料都有60多頁,而我當時每天最多能讀明白3頁德語的競争法教材(聽不懂課的我當時甚至沒辦法準确對應出來老師指定的諸多資料裡哪一部分是老師講過or說下節要講的内容);想要進一步提問,可是如果一個學生她明明坐在課堂裡卻沒有聽懂一個單詞,她該如何提問呢?想找國内的中文資料對應,可是拿到手讀起來卻發現,如果聽不懂老師上課在講什麼,我甚至沒有辦法對應出中文教材裡是哪一章節;想要找找師兄師姐請教經驗,卻得知前面的師兄師姐幾乎全都選了“勞動法與商法”模塊,從沒有人選我這個模塊,甚至在科隆讀博的中國人都沒有選這個方向的;和其他LL.M.同學交流,卻發現人家母語是英語、德語比我好又已經是第三學期聽課不怎麼有壓力。似乎,全世界隻有我在德國遇到了這樣一個狀況:根本聽不懂課,搞不明白老師到底在講哪個部分,甚至可能根本無法參加期末考試,狼狽至極!于是有一段時間,競争法總論下課後,沮喪的我連坐地鐵的心情都沒有,把自己浸在茫茫黑夜裡,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哭。即便後來采取錄音、回放的方式,像競争法總論這種沒有講義沒有闆書純粹考驗聽力的課我還是沒辦法在第一學期掌握,因此我第一學期參與考試的課程非常有限,這也直接導緻了我後來延期一年回國。


第二學期因為歐洲疫情原因科隆大學采取網課模式上課,這無疑拯救了我。有了第一學期“磨耳朵”訓練,第二學期上課時我已經可以聽個大概,同時我将網課錄屏,課下一句一句琢磨,就像當初一句句精聽德福聽力那樣,一開始0.6倍速才能聽清每一個字,後來0.8、0.9、正常倍速甚至偶爾可以1.1、1.2倍速。對于每一個我不懂的詞彙,首先查詞義,如果還是不懂就打開beckonline查看Kommentar和文章。同時找來了國内的教材,對照學習,強化理解。這樣學下來,這一學期我最高成績拿到了15分,和德國學生一起考試的課程也拿到了9分。


後來偶然和在科隆讀刑法博士的師姐說起這些經曆,師姐笑着告訴我,LL.M.的第一學期她也常常哭,每天下課回家一邊洗澡一邊哭,也是因為聽不懂。看,其實你遇到的問題大家都遇到過,所以不要灰心,别人能走過的坎你也一定能找到辦法跨過去。


我們目前遇到的所有問題,其實歸結到底都是語言問題。中德學院的同學們法學基礎都不差,學習能力都通過了考研的檢驗,語言問題的解決自然也是指日可待。語言能力提升,訣竅在于“用”。除了上課經曆,我和同學在德語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也都發現:連看論文(德語閱讀理解)都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從一開始一頭霧水、一天最多隻能看一頁到不知不覺閱讀速度飛升,無非就是我們每天都在看論文罷了。從剛到德國錯過火車去找工作人員溝通時連基本的對話都說不出,到後來和房東太太一起讀書、聊感悟,其間奧秘也不過是我每天都在堅持磕磕巴巴說德語,不害怕丢臉、欣然接受大家的糾錯,閑暇時候去公園、去Wochenmarkt和友好的攤主、狗主人搭讪聊天。從收音機裡的德語我一點都聽不懂到做飯時偶然聽完一段新聞回頭和好朋友讨論一下,其間奧秘也不過是我每次做飯、吃飯都開着收音機做背景音罷了。語言就是“用”好的。回國這段時間沒有了高頻的語言運用,我也清楚地意識到我的德語在退化。大家都知道謝老師的德語早已達到了能夠非常流利、準确表達的水平,但據我所聞,謝老師依然每天堅持聽德語新聞。這樣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學習。


除了自己創造條件沉浸式學習德語,大家還有一項别人羨慕而無法擁有的寶藏資源應當好好珍惜——中德的老師們。我們中德的每一位老師都非常愛護學生、敬業鑽研,大部分老師也都有留德學習經驗因而能夠準确地給我們最實際有效的指導。無論是Herr Richter的課程還是比較憲法、比較民法等課程,都是在為以後在德國的學習打基礎。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多多向各位老師請教。甚至在遇到語言學習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及時向老師們尋求建議。我們班有許多優秀的同學在留德第一學期就修完了大部分專業課,在留德法學學生群體中也流傳着“LL.M.能一年甚至不滿一整年就結業回國的隻有中國政法中德的學生”的說法,這與各位老師在國内辛苦付出給我們打下的堅實基礎密不可分。


有同學說,德國法案例分析課太難了。是的,每一屆都會覺得難,它畢竟是在法學語境中對語言能力和法學思維能力的巨大提升。但如果按照我在德國的方式征得Herr Richter老師同意後錄課再在課後反複重聽,對于備考德福階段而言是極不現實的。所以我們班當時采取的方法是,向Herr Richter老師表明這門課程對于學生而言是存在較大語言難度的,請求老師放慢語速;其次,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中同老師互動,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及時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是請求老師再講一遍。非常感謝Herr Richter老師的耐心解答,BGB總論的預先學習對我留德第一學期幫助極大(因為第一學期我有兩個相關考試,順利考試是我失敗黑夜中的一絲絲寬慰);并且在當時備考德福時,能夠逐漸聽懂Herr Richter老師講授的課程内容也是我備考信心的重要來源之一。


最近網上很流行一種說法,叫做“向宇宙下訂單”,意思大概和“當你努力追求一個目标時,你會覺得全世界都在幫助你”相同。堅定目标、做好計劃、平穩心态、全力以赴,赴德讀書這條路上絕大部分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尤其是在我們學院裡。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自己留德的願景、想想曾經有那麼多人也在同樣的困難面前彷徨過——他們能克服的困難你也一定能找到自己方法去克服,甚至能做到更好。請别忘記,相比普通備戰留德考試的學生,你還有十幾、二十幾位和你一起奮戰的兄弟姐妹和中德的各位老師作為堅強後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先苦後甜是亘古不變的道理,越是美好的結果越要付出百般的汗水和淚水。撥雲見日總需時日,想要放棄的你也許離成功隻剩一步之遙。所以呀,請不要灰心,咬咬牙再多堅持一會兒,為了自己的目标繼續加油!


祝福各位師弟師妹都能實現心中所願,期盼你們的捷報!


秋臨

2021.9.28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