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中意法學論壇”系列講座—— Antonio Saccoccio教授做題為“曆史和教義學下要物合同的現代概念:以消費借貸為例”的講座

日期:2023-04-12 16:49      點擊數:     來源:

4月11日下午,我院邀請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教授、羅馬第二大學拉丁美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Antonio Saccoccio教授為我院師生做題為“曆史和教義學下要物合同的現代概念:以消費借貸為例”的線上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主辦,我校羅馬法與意大利法研究中心與中意法典化與法學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協辦。我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費安玲教授擔任主持人,我校民商經濟法學院劉家安教授、我院翟遠見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肖俊副教授擔任與談人。



講座伊始,費安玲教授就Antonio Saccoccio教授對于講座的參與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與談嘉賓劉家安教授、翟遠見副教授、肖俊副教授的積極參與表示誠摯的謝意。



Saccoccio教授以“假定的要物契約危機”為引,指出要物契約是羅馬法體系-大陸法系法學理論中不可撼動的基石,以消費借貸契約為例,分别對其在古羅馬法、羅馬法中間階段、歐洲近代各國民法典、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各草案、拉丁美洲法、中國法上的情況進行了具體介紹。Saccoccio教授認為,目前廢除要物合同的趨勢是基于對“合同的概念應圍繞着合意是債的唯一要素來展開”這類規範的誤讀,在某些情況下,合同的要物性結構是實現當事人具體意欲的功能的唯一手段,廢除要物合同可能會導緻一些不合理的後果。要物合同不能也不應該被視為過去曆史的殘骸,而應該被視為當今生活中的實際需求,法律制度有權利、有義務保護這些需求。



在與談環節,肖俊教授談到,從羅馬法上看,法學家的任務不是編織各種抽象的熱門術語,而是為具體問題提供科學的解決進路。同時,肖俊教授就“要物性是否與無償緊密聯系”與Saccoccio教授展開讨論,肖俊教授認為,要物合同的特殊性可以從無償合同得到有效的解釋;同時,合同的本質不在于合意,要物性自身也不足以構成問題的終點,應當回到對待給付的視角之上,在對待給付缺失的情況下,此時的合意是脆弱的,要物性是對合意進行輔助的要件。翟遠見教授從“如何看待羅馬法”,“如何看待他國民法”,“如何看待中國民法典”三個角度展開與談,指出,羅馬法持續的思辨力量能夠對法學的前進方向做出指引;不同國家法律制度的比較有助于對本國法律制度作深層次的思考;最後,在我國法律體系沒有規定借用合同和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借貸的情況下,如何彌補法律漏洞,進行法律解釋,需要中國法學家在事實和價值判斷之間進行思索與取舍。劉家安教授認為,與古代法“以交付為契約之核心,合意為交付之基礎”不同,現代法更推崇“以合意為中心輔以交付”作為合同之一般形象;約因和對價雖受到契約合意理念之沖擊,但永不會退場,羅馬法上“因物的交付而産生債”在現實生活中将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合意并非合同之全部。


講座的最後,費安玲教授再次對Antonio Saccoccio教授、與談嘉賓以及與會的所有老師和同學表示感謝,Saccoccio教授亦期待有更多中國學者能夠投入對羅馬法的學習和研究之中。本次講座在友好、融洽的氛圍中順利結束。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