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講座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會議講座 > 正文

“中意法學論壇”系列講座——Marina Timoteo教授做題為“處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人工智能:歐盟的道路選擇”的講座

日期:2023-05-22 14:30      點擊數:     來源:

5月21日上午,我院邀請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教授、意大利AlmaLaurea大學聯盟主任、意大利大學比較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意方院長Marina Timoteo教授為我院師生做題為“處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人工智能:歐盟的道路選擇”的講座。本次講座以“線上+線下”形式展開,由我院主辦,我校羅馬法與意大利法研究中心與中意法典化與法學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協辦。我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費安玲教授擔任主持人,我校全面依法治國研究院李良副教授、我校數據法治研究院章穎博士以及我院許劍波博士擔任與談人。



講座伊始,費安玲教授就Marina Timoteo教授對講座的參與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與談嘉賓李良副教授、章穎博士、許劍波博士的積極參與表示誠摯的謝意。



Timoteo教授從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的新挑戰出發,指出歐盟為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能,制定了《人工智能道德準則》,其内容包括四項道德原則和七項核心要求。随後,教授詳細介紹了歐盟關于人工智能的立法進程。《人工智能法案》發布于2021年,提出了一個人工智能治理的總體法律框架。歐盟将人工智能系統所帶來的風險劃分為三個等級,對不同層級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接着,教授就歐盟内部對《人工智能法案》的批判性評價進行讨論,最後指出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應當“以人為中心”,對“環境”因素也應當予以考慮,建立“綠色”的人工智能系統。



在與談環節,李良副教授首先談到人工智能作為一種能夠自我疊代的技術,其與人類的關系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近年來,人工智能似乎變得更加真實了。在這種背景下,人工智能的道德問題愈發凸顯它的重要性。随後,李良副教授對于風險與損害的關系、人工智能造成的損害類型與Timoteo教授進行了讨論。許劍波博士結合自己的研究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兩點體會:第一,歐盟人工智能法律規制的進路對于我國人工智能法律規制設計的參考價值。第二,歐盟“以人為中心”的道路選擇對于我國處理人工智能在勞動法中的監管問題的借鑒意義。例如在外賣監管系統中不能讓算法綁架勞動者,而應該讓算法服務勞動者。章穎博士談到,相較于我國,歐盟的立法者已在人工智能監管領域向前邁進了很大一步,在數據和算力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綜合性的治理方案。可以預見到《人工智能法案》會像GDPR一樣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問答環節,李良副教授就《人工智能法案》的域外适用問題,兩位參會同學就法律如何适應瞬息萬變的科技變化、人工智能監管所涉及的公法問題、法學家在當今社會的責任提問,Timoteo教授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了回答。


講座的最後,費安玲教授再次對Marina Timoteo教授、與談嘉賓以及與會的所有老師和同學表示感謝。本次講座在友好、融洽的氛圍中順利結束。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