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比較法研究所在我院會議室召開了2018年教學工作會議暨“比較法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專題學術沙龍。
會議開始,王志華所長首先介紹了研究所教師目前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所開課程情況。目前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主要是比較法概論。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比較多,除國别法研究生必修課“比較法概論”、“比較憲法行政法”、“比較私法”和“比較程序法”之外,還開設了一些選修課,如“比較法哲學”、“城市空間治理與法治建設”、“中西傳統法律文化比較”、“比較法學經典導讀”等。在數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所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課程内容和教學團隊。但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還可适當調整,重新審定教學大綱,以便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内容。
薄燕娜老師發言認為,對于本所教師來說,開設必修和選修沒有區别,都是放在學校層面選課,建議大家多設置選修課,或者是申請跨學科的課程設置。從比較私法角度,原潔老師可以考慮開設“比較商法”的課,将相關内容豐富起來,應該是合理的,對提升學生對私法的理解也是有幫助的,對學生也會有吸引力。
李曉輝老師主張,在現有基礎上,我們應該更關注比較法專業在國際發展中的整體走向,同時在應用性和理論兩方面進行提升,前者要求我們帶領學生研究不同的國家如何解決類似的糾紛。潘燈老師認為比較法應當在法律手段解決外交争議方面發揮作用,希望可以在日後的課程中帶領學生理解跨國公司在面對一事多訴、平行訴訟時的處理策略。朱明哲老師則指出,法學教育本身就應該注重問題解決的方法,而非知識本身的傳授。所以,最好從未經加工剪裁的這些法律初級資料着手,看看每個不同的争議應當适用哪個國家的法律、如何理解這些法律。
其他與會的老師充分參與讨論了比較私法、拉美法的課程設置,“一帶一路”區域立法如何設計出課程,如何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課程做得有深度,如何結合問題意識和課程體系化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會議取得很好的溝通交流效果。
由于時間關系,會議未及課堂教學的經驗交流,留待下次會議再行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