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我院中美法學研究所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05會議室舉辦了“創新學術沙龍”。

本次沙龍由中美法學研究所副教授何啟豪和講師張南博士擔任主講人(兼任主持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陳欣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任自力教授、我院中美法學研究所副所長馮恺副教授、bevictor伟德官网民商經濟法學院财稅金融法研究所李文副教授擔任評議人,我院工會主席車虎副教授、全球第二大出版集團斯普林格出版社編輯王磊以及我校數十名碩士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講座。

沙龍伊始,中美法學研究所副所長馮恺副教授對與會嘉賓及同學們表示熱烈歡迎,對此次創新學術沙龍的召開表示祝賀。她指出本次沙龍是中美法學研究所學術交流活動的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對今後沙龍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并祝願今後的學術活動越辦越好。

第一位演講人何啟豪副教授就《氣候巨災保險的法律制度研究:以保險作為準政府機制的正當性為中心》為主題進行了PPT展示和演講,并指出這項研究來源于教育部立項的科研項目。首先,他簡要介紹了氣候巨災保險的背景和我國采取的主要模式;同時,結合近年來國内外的研究,基于三種不同理論,确定了自身研究的五個方向。何啟豪副教授提出,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對政府和保險市場的合作等方面做出貢獻,同時也指出如何确定責任、分配責任及發揮保險機制的功能将是研究的難點。

在評議環節中,陳欣教授首先肯定了何啟豪副教授研究的現實意義,并且從比較法的角度出發,介紹了美國政府對巨災保險中的相應規定,同時也結合中美不同的國情,探讨了巨災保險的社會性質及其相應原理,并建議該研究可以進一步确定巨災保險的範圍以及加強侵權法方面的研究。

在評議環節中,任自立教授就研究的正當性、實證化、氣候巨災的定義及範圍、極端重大災難的責任承擔和小額保險等問題與與會嘉賓進行了讨論。何啟豪副教授在回應中指出,将政府列入極端損失承擔的主體主要是為了增強保險業的信心,并且極端重大損失一般涉及到國家民生問題,因此政府有責任将此納入考量範圍。

第二位演講人張南博士就《近代英美版權糾紛探考》為主題進行了PPT展示和演講,并指出該研究來源于其已投稿的學術文章。她首先簡要介紹了英國版權制度的緣起和發展狀況,并以洛克和笛福等人為例指出較強的版權保護是英國文學藝術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後,她又介紹了美國從18世紀起對英國文學作品盜版的興起及其宏觀和微觀方面的原因,并且從法社會學的角度,以狄更斯特别是其兩次訪美版權維權的經曆來觀察美國社會發展初期國家版權保護的缺失到後狄更斯時代成為版權保護大國的變化過程。最後,她結合現在中美經貿摩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評議環節中,李文副教授同張南博士就Copyleft及其與Creative Commons的關系、科技對版權未來發展的影響和英美法律的差異等問題進行了探讨。張南博士指出Creative Commons在軟件行業比較普遍,其實質是小範圍内的源代碼的共享,同時也可能會形成了另一種軟件行業内局部的壟斷和自利行為,目前也成為現今學界讨論的重點。對于科技發展,張南博士以人工智能為例說明新技術和新業态對版權産生了巨大的挑戰,并且未來可能會對譬如作品等傳統意義上的版權法律概念産生颠覆性的影響。
在評議環節中,馮恺副教授結合自己的自身經曆,就我國版權保護的發展進行了讨論。她提出版權保護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利益的變化,中國版權保護的發展曆程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自身知識産權權利人群體的崛起,因此我們要樹立版權保護的自信心。同時她也表明中國版權保護的現狀仍有的提高空間,如何提高對作者的保護、增強作者的創作能力仍是現今版權保護的重要問題。
本次沙龍以巨災風險的保險機制和近代英美版權糾紛為切入點,體現出我院師資較強的學術創新能力和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增進了師生們對于保險法和知識産權法的理解與認知。在立冬的這一天,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一場豐富的學術盛宴,為思想火花的碰撞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願學術創新靈感常在,願學術交流之路暢達!
(供稿:張南、鄭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