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
比較法研究

《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3期目錄及摘要

日期:2013-06-17 00:00    點擊數:    來源:

論 文

比較法的興衰之勢與中國取向……………………………………………劉承韪

日本法科大學院制度與“臨床法學教育”比較研究……………………丁相順

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的立法技術及對普通法的變革……………王進喜

退休年齡與勞動法的适用

——兼論“退休”的法律意義……………………………………………謝增毅

論我國證券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創新

——證券申訴專員制度之構建……………………………………………楊  東

從權利救濟到權利請求

——基本藥物制度的法理學分析………………………………宋玉萍  王晨光

TBT視角下澳大利亞《香煙簡明包裝法》的法律争議與分析

……………………………………………………………………胡加祥  彭德雷

信用消費體系建設中的法律思考

——中美比較研究………………………………………………陳  鋒  于茜虹

高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醫療保險之立法因應

——日本老年人醫療保險立法之考察……………………………………李文靜

論英國隐私法的最新轉向

——以Mosley案為分析重點……………………………………………郗偉明

人物與思想

西法對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影響

——以郭嵩焘的法政思想為主線…………………………………李 遊  李 棟

人文對話

品讀朝陽……………………………………………………………………李秀清

辛亥革命理念與民初地方自治探索

——以浙江為例……………………………………………………………崔蘭琴

【法學消息】

法律變革與法學教育創新會議綜述………………………………………張  卿

 

 

比較法的興衰之勢與中國取向

 

劉承韪

 

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從曆史來看,比較法經曆了一個從興起到衰落的典型過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黃金時代”之後,比較法走向衰落。但歐洲一體化和法律全球化為比較法的再次崛起提供了機會,并再造了新時代的比較法。中國的比較法理論與實踐離不開比較法興衰變遷的宏觀背景,不僅要充分把握法治後進國的比較法發展規律,有效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尋求法治本土資源與西方法治前沿的平衡,還要注重比較法的實用主義面向,發掘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比較法  興衰  新生  取向

 

 

日本法科大學院制度與“臨床法學教育”比較研究

 

丁相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本文對日本2004年建立的法科大學院與臨床法學教育等實踐教學作了系統介紹。對職業型法學教育改革與臨床教學的關系作了分析,指出了臨床法學教育在日本的實施,取決于法學院制度的改革、司法考試制度的合理構建以及法律職業界的合作和配合。在此基礎上,将日本的“臨床法學教育”與美國、中國的法律診所教育等實踐教學模式作了比較分析,對中國卓越法律人才計劃下開展法律診所等實踐教學的動因、路徑等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臨床法學教育  制度改革  司法考試  比較研究

 

 

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的立法技術及對普通法的變革

 

王進喜

 

bevictor伟德官网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是按照審判活動中通常出現的證據事項的順序組織的,它采用了娴熟的立法技術,使得該法清晰、可讀,成為一部使用者友好型的立法。從技術角度看,《1995年證據法》這種統一證據法并不是無所不包的證據法典,不是就普通法和早期的制定法所進行的重述。它對許多普通法證據規則進行了重大改革,但是并沒有完全取代普通法。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的立法技術和立法内容對于我們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證據法  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  立法技術  證據法典

 

 

退休年齡與勞動法的适用

     ——兼論“退休”的法律意義

 

謝增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

 

摘  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業人員的法律适用問題一直是學界争論的熱點問題,也是實務的難題。我國目前的立法将達到退休年齡就業人員排除在勞動法的适用範圍之外。這一立法和相應的司法實踐,在理論和實務上都存在缺陷,也是對“退休”法律意義的誤讀。退休年齡并不是勞動關系主體資格的限定條件,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不應導緻其喪失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也不應排除其适用勞動法。法律意義上的“退休”主要是一種資格或權利,即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可以享受養老待遇。我國應該改變現行的立法規定,将已達退休年齡繼續就業者納入勞動法的保護範疇。

關鍵詞:退休  退休年齡  已達退休年齡就業者  勞動法适用

 

 

論我國證券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創新

——證券申訴專員制度之構建

 

楊  東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我國證券糾紛調解機制的建立在證券欺詐、内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侵權行為泛濫的背景下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現行制度還不足以适應我國證券業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證券糾紛解決的需要。建議在借鑒境外成熟資本市場國家和地區FOS制度中的程序設計、處理結果的法律效力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國實際,首先由證券公司發布單個承諾或共同發布會員自律公約,自覺履行小額證券糾紛調解協議的義務,然後分階段逐步建立我國的證券申訴專員制度、金融申訴專員制度,明确調解協議或裁定的單方約束力,對處于弱勢地位的投資者給予傾向性保護。

關鍵詞:證券糾紛調解  證券申訴專員  金融申訴專員(FOS)

 

 

從權利救濟到權利請求

         ——基本藥物制度的法理學分析

 

宋玉萍  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晨光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基本藥物制度最初是為保障貧困國家貧困人口最低藥物保障權而設計的,其理論基礎是作為人權的健康權保障的要求,最終實現的是對個體健康權的保護。在此基礎上,可以将基本藥物制度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包括基于集體健康權的權利救濟階段、基于集體健康權的權利請求階段和基于個體健康權的權利請求階段,不同階段制度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不同。目前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尚處在第一階段,但應重視其長遠發展。

關鍵詞:基本藥物制度  健康權  權利救濟  權利請求

 

 

TBT視角下澳大利亞《香煙簡明包裝法》的法律争議與分析

 

胡加祥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彭德雷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摘  要:在全球控煙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澳大利亞出台的《香煙簡明包裝法》無疑是一種突破和創新。該法禁止澳大利亞國内制造、銷售以及進口的香煙使用其自有的商标、圖案和顔色,須采用統一的深橄榄綠色包裝。為此,烏克蘭、洪都拉斯和多米尼加等國家将澳大利亞訴諸世貿組織争端解決機構,指控其違反了TBT協定和TRIPS協定。從實施效果看,澳大利亞的禁煙措施與TBT協定“保護人類生命健康”的宗旨是一緻的,但是恐難滿足該協定對技術法規“必要性”測試的要求。

關鍵詞:控煙  TBT  澳大利亞  《香煙簡明包裝法》

 

 

信用消費體系建設中的法律思考

——中美比較研究

 

陳  鋒  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于茜虹  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

 

摘  要:基于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内環境,我國經濟增速有回落之勢,特别受到世界經濟低迷和國際金融危機等的影響,拉動經濟增長的出口與投資等乏力之時,通過消費拉動經濟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信用消費的作用不可小觑。縱觀世界信用消費較為發達的國家,無一沒有完善的立法作為發展的支撐。美國是世界上信用消費最發達的國家,其完善的信用消費體系相關立法為我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範例。本文通過比較中美信用消費體系相關立法中的信用征信立法、信用管理立法和信用授信立法的不同,找出差距,促進我國信用消費體系及立法的建立與完善。

關鍵詞:信用消費  法律體系  中美比較

 

 

高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醫療保險之立法因應

——日本老年人醫療保險立法之考察

 

李文靜

 

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人口高齡化對社會保險提出了新的挑戰。醫療保險雖然并非以年老為保險事故,但傷病發生幾率卻與年齡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日本為應對高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醫療保險的特殊需求,先後頒布《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高齡者醫療确保法》等法律,實施以老年人為對象的特别醫療保險制度,其路徑均為通過醫療保險制度間的财政調整或連帶推進老年人醫療費用在現役世代與高齡世代之間的均衡負擔。我國目前亦呈現出高齡化加速的趨勢。以日本為參照,我國應當以統一老年人保費負擔标準與保險待遇給付水平為前提,謀求三項醫療保險制度間合理的财政調整方式,從而确保所有老年人均能于罹患傷病時及時獲得必要的醫療保險待遇。

關鍵詞:高齡化  醫療保險  社會連帶  公平負擔  财政調整

 

 

論英國隐私法的最新轉向

——以Mosley案為分析重點

 

郗偉明

 

山西财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英國法傳統上不承認獨立的隐私權,對隐私主要通過衡平法上的保密理論、普通法上诽謗等侵權以及制定法來進行間接或部分保護。但在《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的影響下,在英國國民對隐私保護日益增高之需要的壓力下,在若幹案例的鋪墊下,?Mosley?案終于出現。作為裡程碑式的案例,該案不僅重申了合理隐私期待,而且厘清了公共利益的内涵,更首次提出隐私權的獨立存在,首次在侵犯隐私案中判決了高額賠償金。盡管如此,該案并未宣告隐私權與自由表達權的對抗以前者完勝而結束,其革新意義有其限度和邊界。

關鍵詞:英國法  隐私  Mosley案  侵權  轉向

 

 

西法對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影響

   ——以郭嵩焘的法政思想為主線

 

李  遊  《中國法學》雜志社教授,法學博士

 

李  棟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摘  要:當西方已經完成了文藝複興、資産階級革命并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近代法律制度時,中國的法律卻仍在封閉的自滿中陶醉。直到1840年西方殖民主義者用炮火轟開中國的大門,中國的封閉狀态始被打破,法文化也在接受了西方的刺激以後開始蘇醒。特别是經過多種渠道輸入的西方法文化,使晚清的法制改革得到新的理論導向,從而使法律近代化成為可能。

關鍵詞:傳統法律  郭嵩焘法律思想  近代化  西方法

 

 

品讀朝陽

 

李秀清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1913年,朝陽大學成立,其基本宗旨和培養目标是創設專門法科大學、養成法律專門人才。自建立至1929年,朝陽大學法科不僅在管理、教學、師才延聘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屢獲殊榮,而且最初源于畢業生自發進行裒集、校勘并疏注的朝陽法科講義也逐漸享有盛譽并成為該大學的一張名片,“無朝不成院”、與“南東吳”對應的“北朝陽”等名聲已經鵲起。更名為“朝陽學院”後,承繼此前打下的堅實基礎,雖然曆經動蕩,但校脈不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值此朝陽百年之際,點校出版“朝陽法科講義”,既是為了追憶和紀念,同時也是為回顧和反思近代中國法律教育之得失提供一定的曆史底色。

關鍵詞:朝陽大學  法科講義  法律教育

 

 

辛亥革命理念與民初地方自治探索

——以浙江為例

 

崔蘭琴

 

浙江工商大學法治與倫理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地方自治是辛亥革命的基本理念之一,體現在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革命黨人的理論學說中,是浙江實行地方自治的思想指導。辛亥革命的成功為浙江地方自治的發展準備了政權基礎,推動了浙江省議會的成立和自治法律的頒布,探索了城鎮鄉的基層社會自治,對民間社會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地方自治實踐為浙江的省憲運動打下了基礎,成為近代浙江憲政發展中的特色。

關鍵詞:辛亥革命  浙江  地方自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