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較法2021線上學術活動”- 袁慧:全球數字服務稅制度發展現狀與争議及對我國啟示
本文載于《中國物價》2021年第8期全球數字服務稅制度發展現狀與争議及對我國啟示袁慧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比較法學博士研究生)摘要:信息科技推動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不僅數字服務類企業,傳統企業運營也将轉至線上,脫離了對于物理經營場所的依賴。企業不再依賴其在各國建立的經營機構來開展全球業務。傳統上以常設機構為稅收聯結點和以生産經營場所為價值創造地的國際稅收制度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稅收規則亟...
“北京比較法2021線上學術活動”- 許恒瑞:“雙支柱”方案應對跨國數字平台企業避稅的意義
“雙支柱”方案應對跨國數字平台企業避稅的意義許恒瑞[1]上個世紀末以來,随着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随着全球經濟發展中出現了經濟數字化和數字經濟化的現象,出現了一些在全球範圍内開展數字化信息業務的跨國數字化平台企業。“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有力推動了經濟增長,也帶來了複雜的稅收問題。”[2]通過雙邊國際條約确立的、以外國經濟主體在本國有實體性存在和物理性的連接為課稅依據的國際稅收體制已經不合時宜。[3]跨...
“北京比較法2021線上學術活動”- 李德嘉:傳統曆史叙事中的法理觀念——以《晉書•刑法志》為中心
原文刊載于《政法論壇》2021年第6期,引用請使用原刊文本。傳統曆史叙事中的法理觀念——以《晉書·刑法志》為中心李德嘉(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講師 法學博士)摘要:中國傳統史學曆史悠久、淵源有自,形成了獨特的叙事方式和話語體系,通過史家的書寫彰顯儒家傳統中的重要價值觀念。《晉書·刑法志》的法典叙事主要體現了儒家的正統性觀念,以儒家禮刑相須的禮法關系思想叙述魏晉時期的法典沿革史,具有為唐代法典接續曆史源流的...
“北京比較法2021線上學術活動”- 秦曉靜:論比例原則在公平公正待遇有關投資仲裁案件中的适用
原文刊載于《東方法學》,2021年第2期,189-199。引用請使用原刊文本。論比例原則在公平公正待遇有關投資仲裁案件中的适用秦曉靜(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講師 法學博士)摘要: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詳細審查了比例原則的四個要素,即合法目标原則,适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以及狹義比例原則在公平公正待遇有關的仲裁實踐中是如何适用的。仲裁庭對合法目标原則和适當性原則的考量通常采取仲裁庭自行決定措施合法性和仲裁庭尊重東...
“北京比較法2021線上學術活動”- 徐愛國:西方政黨法律規制的曆史溯源
本文載于《民主與科學》2021年第4期西方政黨法律規制的曆史溯源徐愛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一、問題的提出:方法論上的變革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利益團體。團體謀取自己的團體利益,自古就存在。古代社會,我們稱政治的黨争;現代社會,我們才稱為政黨。由此産生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個貫通古今的“政黨”概念?要解決這些難題,我們需要從方法論上着手,有必要将研究方法從政治學轉移到社會學,重新界定政黨的概念。從...
高祥教授的論文被美國、加拿大法院的判例援引
近悉,我院高祥教授于2003年發表在《聖疊戈國際法雜志》上的The Unique Jurisprudence of Letters of Credit: Its Origin and Sources一文被美國關島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在Guam Top Builders, Inc. v. Tanota Partners, 2006 WL 586123 (2006)一案的判決中三次引用,于2002年發表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經濟法雜志》上的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aud Rule in Letter of Credit Law: the Journey So Far and the Road Ahe...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李曉輝:如何面對“無用階層”:人工智能與未來正義
如何面對“無用階層”:人工智能與未來正義李曉輝 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目 次一、更為徹底的“無用”二、正義作為預防極端分化的機制三、對當代正義理論的未來檢視四、改進的“基于能力的正義”摘 要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社會使人類的社會結構面臨分化為少數“超人階層”與大多數“無用階層”的風險,從而導緻建立在人類能力基本平等基礎上的正義和法律制度失效。基于人類整體發展的前瞻性,應從未來智...
《政法論壇》 元轶:庭審實質化壓力下的制度異化及裁判者認知偏差
作者:元轶(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法學博士)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庭審實質化語境下法官認知力研究》17BFX064及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FXC043)和bevictor伟德官网交叉學科培育與建設計劃的關鍵性研究成果。 論文摘要:随着庭審實質化改革推進,愈來愈呈現出這樣一種現象,即一邊是庭審實質化相關制 度不斷構建的熱潮,一邊是制度的不斷被異化。解釋這一現象,首先需要明确案件事...
《現代法學》 何啟豪: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保險法理論新範式——以保險人作為私人監管者為中心的考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 解志勇:法學學科結構的重塑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号 郵編 100088
電話/傳真:010-58908242 郵箱:ccl_cupl@126.com/ ccl@cupl.edu.cn
版權所有:bevictor伟德(中国)-官方网站 網站備案/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